首页 >> 新闻动态 >>网友热议 >> 云计算市场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市场发展重心之一
详细内容

云计算市场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市场发展重心之一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其中对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状况及分析如下:


(一)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ITSS培训

全球云计算市场总体平稳增长。2015年以IaaS、PaaS、DevOps和SaaS为代表的典型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22.4亿美元,增速20.6%,预计2020年将达到14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

图1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

美国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北美地区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5年美国云计算市场占据全球56.5%的市场份额,增速达19.4%,预计未来几年仍以超过15%的速度快速增长。从服务商来看,亚马逊AWS2015年收入近79亿美元,增速超过50%,服务规模超过全球IaaS领域第二到第十五名厂商总和的十倍,数据中心布局美国、欧洲、巴西、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服务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Salesforce2015财年营收53.7亿美元,增速32%,服务全球超过10万个企业用户。欧洲作为云计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英国、德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近两年增长放缓,2015年增速仅4.2%,其中西班牙等国家出现负增长,预计2016年增速将达到10%。2015年日本云计算市场全球占比4.2%,增速7.9%,预测未来几年增速会小幅上升,但仍低于北美国家。预计未来美国与欧洲、日本云计算市场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图2 全球云计算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Gartner


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云计算新兴国家高速增长。2015年亚洲云计算市场全球占比12%,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印度增速达35%,中国市场全球占比已由2012年的3.7%上升到5%。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南非云计算市场占有率总和仅3%左右,但增速较快,且市场潜力较大,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二)全球云计算细分市场分析

全球IaaS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云主机仍是最主要产品。2015年IaaS市场增速32%(2014年IaaS市场增速33%),市场规模达162亿美元,其中云主机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但增幅会略有下降。


全球PaaS市场总体增长放缓,但数据库服务和商业智能平台服务增长较快。2015年PaaS市场44亿美元,增长17%,其中应用基础架构和中间件服务占据54%的市场份额;数据库服务市场规模仅1.7亿美元,但增长较快,增速达30%,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远超过应用开发(增速11.9%)、应用基础架构和中间件(增速16.5%)等其他PaaS产品。


SaaS仍然是全球公共云市场的最大构成部分,CRM、ERP、网络会议及社交软件占据主要市场。2015年SaaS市场规模317亿美元,远超IaaS和PaaS市场规模的总和,其中CRM、ERP、网络会议及社交软件占据市场65%的份额;同时产品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内容制作、企业内容管理、商业智能应用等产品规模较小增长快,尤其企业内容管理增速达40%,数字内容制作增速25%,但预计未来五年将以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图3 全球SaaS服务市场

  数据来源:Gartner


(三)全球云计算发展热点分析


1.企业级应用场景成为云计算产业蓝海

当云服务从业者逐渐增多,云计算生态链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并深入云计算,而混合云则是其中最可能的实现方式。据RightScale201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有88%的企业使用公共云,但68%的企业在云端仅运行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应用,大多数企业未来会将更多的应用迁移到云端,并且55%以上的企业表明目前至少有20%以上的应用是构建在云兼容(CloudFriendly)架构上的,可以快速转移到云端。对于企业,其在转移到云计算的需求与管理内部资源之间寻找平衡,特别是出于数据安全性顾虑,混合云则满足市场需求,既可以保存敏感数据在私有云上,又可以利用公共云的低成本和可扩展性优势。据统计,在公共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策略中,82%的企业优先选择混合云。目前云服务商和设备厂商也采用虚拟私有云、托管云等多种方式进军混合云市场,提供多种混合云解决方案,未来几年混合云市场仍将快速增长。

图4 混合云市场发展趋势

  2.云服务商构建以“我”为主的生态圈

随着云计算从互联网市场向企业市场拓展,应用开发、集成、咨询、培训等配套环节也愈发重要,建立产业生态成为服务商竞争的关键。国际公共云服务商通过不断丰富业务种类、培育合作伙伴,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以亚马逊为例,除50余种基本云服务外,还可提供多达2300多种第三方应用,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工具等,且每年更新的特性超过500个。同时,亚马逊通过开展合作伙伴计划APN为客户提供技术、业务和营销支持,2015年召开的“AWS Re: Invent”云计算技术峰会吸引超过19000人参加,会上AWS宣布与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如美国知名金融企业Capital One、传统企业General Electric (GE)和John Deers、咨询公司Accenture、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LBAM、用Drupal开源工具提供网站搭建和管理服务的公司Acquia等。


3.私有云供应商抱团取暖共推开源

除云服务巨头企业之外,开源社区聚集了传统IT软、硬件厂商以及技术创新企业,形成了“众筹”式发展的局面,成为云计算产业生态的另一个核心。


热点开源社区的平台产品技术能力迅速提升。OpenStack在2015年10月发布了第12个版本Liberty,在这一版本中,OpenStack已经成为能够对虚拟机、物理机和虚拟容器等各类资源进行管理的平台产品,并在大规模部署能力、平台运营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增强,使其不仅使用于专有云解决方案,并且具备公共云服务平台的实现能力。


传统ICT设备对开源平台的兼容性显著提高。传统ICT企业不断加大对开源社区的投入,并提高自身产品与开源平台的兼容程度,希望借助开源社区和开源平台的力量,争取在云计算市场竞争中能与亚马逊、微软等云服务巨头相抗衡。惠普、IBM、VMware、思科等已经成为OpenStack的顶级代码贡献者;IBM、EMC、Oracle、思科、Juniper等企业也在加快自身产品与OpenStack各模块的兼容步伐。


OpenStack已经逐步开始在公共云服务领域的应用。开源平台以往一致主要被作为专有云的解决方案,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云服务提供商也开始采用开源平台提供公共云服务。根据OpenStack社区统计,全球已有超过20家公共云服务商采用OpenStack作为基础平台。


4.云计算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格局基本明确

虚拟化、分布式等云计算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较多,近十年内虚拟化技术专利申请量已达1.3万件,其中美国为主要布局地区,专利申请数量8360件,中国4906件,欧洲仅557件。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美专局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2006-2012年持续大量申请,2013年申请速度放缓,2012年后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申请量快速上升;主要申请人以国际大型IT企业为主,IBM、微软在专利数量上已形成绝对优势,尤其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布局较深。欧专局虚拟化技术专利申请较少,申请量较为平稳,2009年之后主要申请人由欧美企业转变为中日企业,总体上各申请人专利持有量比较均衡。中国专利申请在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三个方向上比较同步,2011年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企业华为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IBM、微软,与美专局不同的是,除了老牌IT企业,中国系统设备商和两家高校/科研院所也跻身专利申请人TOP10。

图5 云计算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申请趋势


5.物理设施故障和系统安全漏洞成为云安全的最主要威胁


由于云服务商数据中心资源的规模化和集中化,数据中心、网络链路等物理设施的人为破坏和故障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服务商的运维水平提出巨大考验。2014年6月23日,由于“外部网络故障”,微软在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office365企业电子邮件中断,部分用户受影响长达8个小时;2015年8月20日,谷歌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数据中心遭雷击,造成电力系统的供电中断,导致数据中心磁盘受损和云存储系统断线,部分数据永久丢失。面对数据中心承载的庞大业务规模,云服务商需要进一步提升运维能力与资源冗余水平。


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大量一致化的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资源,这些基础软件的漏洞将造成大范围的安全问题与服务隐患。2015年爆出的KVM/XEN虚拟机的“毒液(VENOM)”漏洞,可导致攻击者越过虚拟化技术的限制,实现虚拟机逃逸,侵入甚至控制其他用户的虚拟机,给ITSS服务商的虚拟主机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平台主机。同时,云服务商对系统漏洞进行修补往往需要进行服务器重启,又对服务的可用性和用户业务造成极大的影响,2015年3月,对XEN的漏洞进行修补,就造成了亚马逊AWS、IBMSoftLayer、Linode及Rackspace多家云服务商的大面积主机重启,仅亚马逊AWS就造成了其将近10%的云主机用户业务暂停。


CALL US
4008060230

EMAIL
karen@itilxf.com

Weixin
18027379316

ADDRESS

深圳罗湖区宝安南路中航凯特大厦

深圳市艾拓先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粤ICP备17056641号

技术支持: 聚成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